席,席姓,席氏,席家,www,china-xi.com - Powered by Discuz!
推荐阅读
查看: 3254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買辦:第一代外企經理人   

[复制链接]

79

主题

80

帖子

214748万

积分

首席编辑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2147483647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7-1-21 10:28:29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  “買辦”,Comprador,原是葡萄牙語,用現在的通俗說法,就是跨國企業裡的中方職業經理人。當年在上海,它被翻譯成“康白度”,也就是中洋之間的橋樑。

  中國國際貿易初萌于廣州,繼興於上海,兩地附近縣城成了出產買辦最多的地方,其中最出名的有廣東的香山幫、江蘇吳縣的東山幫和浙江的寧波幫等。在晚清“四大買辦”中,唐廷樞、徐潤和鄭觀應均為香山人,席正甫為東山人。在19世紀末,全國有933家洋行,以每家平均雇有10名買辦計算,全國買辦人數即為1萬人。他們基本都聚集在沿海及長江流域沿線的城市,自是一股不可忽視的財富階層。到1920年前後,洋行總數為9511家,買辦人數超過10萬人。在近現代史上,他們是第一代脫離了土地、具有獨立特徵的企業家階層。

  買辦階層有三個鮮明的特點,一是世家化,二是富甲天下,三是思想開化。

  “四大買辦”都是買辦世家。唐廷樞一門四兄弟都是大買辦,唐氏家族在英商怡和洋行中服務超過半個世紀;徐潤一家共十餘人,都服務於寶順、太古、禮和等多家洋行;鄭觀應一家也大體類似。

  最具代表性的是東山席家。席氏的第一個買辦是席正甫,他19歲那年到上海的錢莊做學徒,後進英商滙豐洋行當跑街,僅6年後就升上了買辦。在他的促成下,李鴻章以鹽稅為擔保,向滙豐借款200萬英鎊,開出了清政府最大的一筆商業性外債,也從此拉開了滙豐與中國政府的長期政治貸款合作。從1874年到1890年,清政府向滙豐借款17筆,絕大多數都由席正甫一手經辦,其中最大的一筆是他與胡雪岩合作,向左宗棠出借1075萬兩用於鎮壓新疆地區的叛亂,這些借款的年息在15%左右,是不折不扣的高利貸,清政府財政因此更加拮据。從席正甫進滙豐到1911年前後,外商在上海開設銀行34家,其中17家是由席氏家族及其東山親戚擔任買辦,幾乎囊括了當時主要外商銀行的買辦地位。

  買辦的收入之高,在當時無任何職業可比。席正甫在滙豐的年薪約為10萬兩,可換算成5萬石大米(每石約150斤)。除了年薪,另外還有兩大塊財源:一是洋行給出的傭金,買辦無論是組織貸款、買賣外匯或辦理匯票,都有一定比例的回扣,高者達12%,最低的也有0.12%。比傭金更大的收入來自買辦們的自營生意,這些生意大多與洋行業務有很強的關聯性。譬如,唐廷樞就開有錢莊、當鋪、保險公司、茶棧和棉花行,他還跟鄭觀應合股辦了兩家輪船公司;徐潤則在上海、湖北和廣東等地專門收購生絲、茶葉和棉花,為寶順洋行提供貨源,賺取差價。因為掌握了洋行的進貨權,買辦的話語權特別大,唐廷樞和徐潤聯起手來做生意,竟可能控制某些緊俏商品的定價權。兩人甚至還創辦了上海茶業公所、絲業公所和洋藥(鴉片)局,左右了長江流域的茶葉、生絲和鴉片的貿易。鄭觀應則開有茶棧、鹽號、雜貨號、錢莊和輪船公司。此外,太古在長江及沿海各口岸都設有“代客辦貨”的攬載行—也就是物流服務公司,鄭觀應在很多攬載行裡擁有股份。席家的投資同樣龐大,開有銀樓、錢莊和紗廠,在上海南京路擁有大片地產。1905年,清政府創辦戶部銀行,是為中央銀行,席家以多個私人身份投資入股,合計得1320股,大約占銀行總股本的6.6%,是最大的私人股東。

  有研究者考據,到1900年前後,席家資產已經超過1000萬兩之巨。這是一個怎樣的數字,可以與慈禧太后修頤和園做一個比照。1885年,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,朝廷因此從1888年開始停止購進軍艦,並於1891年起停止撥付海軍的器械彈藥經費。此事被認為是1894年甲午中日海戰失利的重要原因。據後世學者估算,慈禧挪用海軍軍費總費用在1000萬到1400萬兩之間。由此可見,1000萬兩對於一手掌控帝國的慈禧太后來說也算是一個頗大的數目,且影響到了國防,最終導致了國運的陡轉。而一個買辦家族,其資產就可達到這個數字,不可謂不駭人了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